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炽热的强汉(34)

主笔:闲乐生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匈战争再次爆发,骑都尉李陵主动请缨前去攻打匈奴,但汉武帝却推说马少,拒绝李陵参战,李陵乃大夸海口要以五千步卒涉单于庭。汉武帝见李陵如此执拗,便决定让他去送死。

李陵五千步卒进入大漠后,果然遭到了匈奴单于亲自率领的八万骑兵的围攻,汉军且战且退,杀敌万余,但终究寡不敌众,又由于叛徒的出卖,结果在撤到边塞附近的时候箭矢尽,希望绝,在这最后时刻,李陵看着大帐内一群围住他的军吏,只能恨恨的叹道:“兵败,死矣!”

帐外夜风呜咽,好似丧歌,弥漫整片峡谷;帐内油灯焰火飘曳,昏黄如豆,映出一干惨白的脸庞。

这些人中大多数注定将看不到明天的太阳,而关山就在身后,不是万里,而是只有不过百十里(注1),骑兵转瞬可至,如今却成了咫尺天涯……

沉默,良久的沉默……

终于,一个军吏嗫嚅的说道:“我等数日前已遣骑士入塞请援,或许援兵已在途中,将军不必忧心。”

李陵用奇怪的眼神的看了看那个军吏,一声冷笑,好冷,好冷,那是冷进心底的冷笑。

大家都明白他这声冷笑的意思,于是都闭上了嘴巴,满脸愁容。

沉默,良久的沉默……

终于,又一个军吏壮着胆子对李陵劝说道:“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何妨暂时委屈,将来得便归国?想那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

这个军吏给李陵指出了另外一条路:兵败也不一定就要死的。比如在李陵出征前一年,战败的浞野侯赵破奴,就在被匈奴俘虏十年后又逃了回来,皇帝不仅没有降罪,反而非常优待他。依此前例,将军也不会有事的。

然而李陵听了这话,却突然生气起来,他厉声道:“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

李陵为啥这么生气?第一,这军吏提谁不好,非要提赵破奴。李陵很明白,赵破奴不忘故国,逃回汉朝,虽未被治罪,且官禄依旧,但由于他曾居处匈奴,而经常被人在后面指指点点,且基本上已失去了武帝的信任,早被闲置起来,不令领兵。今大汉正缺将才,而赵破奴的本事比公孙敖路博德之辈可不是强一点点,最终却遭如此冷遇,这岂不让李陵一想起来就生气。

第二,这军吏太不识相,竟一语就道出了大家另外一条出路。这让李陵非常惶恐,也非常矛盾,他只能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来掩饰自己的软弱,却不知他这句话,竟一气害死了好些人。

这些人中的代表,就是校尉韩延年。韩延年早有继承父亲遗志、甘当壮士之心,现在听到李陵也这么说,顿觉有了同道。于是一股伟大的英雄主义情怀在韩延年他们心里熊熊燃烧起来,死了,这次就死了吧,死的光宗耀祖,死的封妻荫子;死的赤胆忠心,死的青史流芳;死的慷慨激昂,死的壮怀激烈!

大家都被李陵的豪言壮语给挑动的沸腾起来了,然而此时李陵却神情恍惚,在想着怎么突围逃命,他心中冒出了好几个计划,然后又被自己一一否定,最后只得无奈叹道:“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惜哉惜哉!今已无兵器复战,天明恐坐受缚矣!不如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李陵刚才还说要拼个壮士之死,现在又说要做鸟兽散,这实在搞得韩延年他们满头雾水稀里糊涂,他们不知道这晚在李陵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但至少可以肯定一点,李陵的内心在纠结,在挣扎,在煎熬……他只能把大家的性命托付给了上天,是生是死,就让命运来决定吧!

不过韩延年低头想了想,觉得李陵这个计划还是可行的,大家要死也不能都死了,得有人逃回去向天下宣告他们此战的详情,否则大家这次艰苦卓绝、以一敌百、威震漠北、重创匈奴的伟大战绩很有可能被历史所埋没,这样死的就太不值了。

李陵和韩延年并不知道,即便这样,后世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他们的战绩,毕竟这太离谱了,就算换做古今天下任何一位名将任何一支强军,也不可能保证比他们打得更好。

对此,本人不发表任何意见。不管你相不相信,史料就在这里,不来不去,不增不减,而本文还要继续,因为李陵的悲剧只不过才刚刚开始。

一番讨论,大家终于统一了意见,乃令全军集合,给每人分发了两升的干粮和一大块冰雪,然后布置战斗任务,要各部化整为零,四面突围,并相约如能侥幸突出重围,便在大军出塞时的居延塞遮虏障会和。

然后,李陵下令砍断汉军的大旗,去除一切累赘,再将军中所有值钱的宝贝挖坑都埋了,以免留给匈奴人。一切准备就绪,夜半,击鼓起兵,但奇怪的是战鼓竟没有响,我猜此时汉军大概处于四散亡命状态,大家逃都来不及,谁还顾得了敲啥鸟鼓。

但李陵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和韩延年跳上战马,带了十几名壮士,趁着夜幕的掩护,从谷口风一般突围而出,疾走南逃。

这一突然行动,刚开始的确吓了单于一跳,但他很快发现汉军志在逃命,并非拼死。于是令大军分路堵截逃散步卒,并亲率一万主力骑兵追赶李陵一行十数人,要抓就抓大鱼,那些小虾小蟹就随便吧!

正因为李陵他们骑马吸引了单于的主力,其他四散奔逃的近千步卒竟有四百余人得以顺利逃回塞内,这些人详细汇报了李陵兵败的经过,被军吏记录下来上报朝廷。如果我是汉武帝,必将这四百余人未伤残者全部提拔为校尉,至少也得是军侯。因为这可是帮历经血与火的淬炼,在十余万匈奴骑兵围追堵截下优胜劣汰成功存活的百战悍卒。而且足足有四百人!这样分散下去以点带面,那该多大程度上提升汉军的整体作战水平!他们那传奇般的作战经验,千里挑一的身体素质,沉着勇敢的老兵风范,必将成为全体汉军的无上瑰宝,好好利用,好好培养,再出几个李陵赵充国不成问题。当然汉武帝后来并没有这么做,让群败兵升官发财,这也太不和谐了。好在这四百人最终没有被治罪,且一直坚守在居延边塞,这支火种还是流传了下来。

如果李陵一行愿意混在步卒中突围,也许他们也是能够逃出生天的,但用十几个人换四百多人,这笔账怎么算都更划算,所以李陵他们宁愿策马飞奔,希望运气与速度能站在他们这一边。

但很可惜,当晚他们运气不佳,是夜,明月高悬于旷野,映得雪地有如百日,胡骑很快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在后疯狂追赶,以千敌一,这是太过悬殊的追杀,一路不断有汉骑中箭倒下,很快就剩了不到三四人,而且满身箭伤,血染战袍。

终于,韩延年受不了了,他大喝一声:“老子拼了!”然后调转马头,打马向近万胡骑冲去。匈奴人一时被震住,竟然忘记了射箭,韩延年冲进阵中,挥舞短刀,立斩两人,然后被数十支长矛插入身体,热血喷溅,垂首而亡。

谁能想到,韩家父子一个叫千秋,一个叫延年,却全都成了短命鬼。我还能说什么呢?命运啊,这就是命运啊!

单于又命胡骑展开射击,将李陵身边最后几个战士一一射倒,同时李陵的战马也中箭了,它长嘶着跪倒在地,垂死哀鸣。

死光了,大家全死光了,只剩李陵一个人了,这可真叫人从心底迸发出绝望。

匈奴人四面围了上来,弯弓搭箭,但就是不射李陵。

这是单于的死命令,不管怎样,他一定要生擒这个他最痛恨、也最尊敬的对手。

李陵举起短刀,砍翻了最前面一个匈奴人,抢过他的矛,左右开弓,刀矛齐舞,垂死挣扎。

几十个匈奴人下马持剑,奋不顾身蜂拥而上想要生擒李陵,李陵远则矛刺,近则刀砍,一气又杀死了十好几人,月色下白白的雪与红红的血,映成一片悲壮与苍凉。

但是匈奴人越围越多,李陵的矛断了,刀也砍折了,他一个趔趄终于摔倒在雪地里,眼神一片茫然。

周围都是匈奴人用生硬的汉话喊着:“李陵速降!李陵速降!”

李陵绝望的将断刀架在脖子上,咬了两次牙,但始终没有抹下去。更可恶的是,他一向坚定的右手甚至开始有些发软,差点连刀柄都要握不住。

英雄气短,唉,英雄气短!李陵在心内不断的骂自己。

李陵此时才发现,他一直以为自己很坚强,却原来内心如此柔软,根本无法真正面对血淋淋的现实。

这时单于走上前来,称赞了李陵一大堆好话,甚至还承诺要跟他分国而治,总之是劝他投降。

生存与死亡,这个令无数哲学家头疼欲裂的最难选择题,摆在了李陵的面前。他多么希望自己不用答这道题,让天来决定就好,但是没办法,单于要他自己来选择,上天也要他自己来选择,不选不行。

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事情了。

良久,李陵终于说出一句话:“臣无面目报陛下矣!”

奇怪,李陵当初承诺要分单于兵,最后却演变成要独自面对单于兵,但他仍然接受了任务。而且在汉朝始终没有派来援兵,甚至在这离汉塞咫尺之遥的地方都没有派来一个援兵的情况下,李陵能做到如此程度,已可称问心无愧。他为什么要说“无面目报陛下!”

因为他决定投降了,投降的人当然没有面目见汉武帝。

根据李陵自己的说法,他这并非惜死,而是“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故欲有所为而报恩于国主耳。”并举古人的例子说:“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

我很奇怪李陵为何要去承担此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而放下军人最珍贵的尊严,忍辱偷生,暗举大事,去报恩于那冷血无情抛弃他的汉武帝。难道他不明白,他这样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吗?当时除了司马迁,谁会相信他的苦心,谁又会相信他能成功。反正刘彻绝不相信。

或许,这只是李陵贪生怕死的托词吧!

又或许,这又是李陵一次不甘心的豪赌!毕竟,他从小就生活在祖父自戕、叔父被害的阴影里,一生都志在建功立业、重振家门,实现百年来陇西李氏万里封侯的夙愿,怎么能就这样窝窝囊囊的死掉呢?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兼而有之。人性是复杂的,忠奸善恶岂有那么明晰。自古艰难惟一死,这句话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大家一定已经发现了,在李陵铁血兵团长达数十天的转战过程中,作者似乎有个重要问题一直没有交待:汉朝当时有包括李广利、路博德、公孙敖等近十万的军队都在河西,他们有没有收到李陵兵败南逃的消息?如果有收到,他们为何不去救援?当时匈奴单于的意志已近崩溃边缘,不要多,只要汉军有一支万人精骑自居延出塞,虚张声势一番,匈奴必退。

其实,如果汉军胆子够大,将河西十万精骑全部压上,在居延附近跟李陵铁血兵团来个里应外合,决一死战,说不定能重演一次漠北大捷,将匈奴彻底打回原形,为国内再争取十几年的和平时光。当然前提是刘彻要有这样的心胸和雅量。

我的看法,这个消息汉军肯定早就收到了,汉长城拥有完备的烽燧警讯系统,通常是一处有警,则处处支援,以免胡骑长驱直入。匈奴十万大军在居延塞外百里处徘徊了数日,这怎么可能不被汉边防军发现,我想当时长城的烽火应该早已燃遍了河西,但很显然汉军并没有接到出塞救援李陵的命令,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汉武帝压根就是想让李陵“死战”,或者说“战死”。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李陵持此骄人战绩威风八面的杀回塞内,那么当初汉武帝多次重用大舅子李广利岂不成了一个大笑话,这对领导的英明决策简直是种侮辱与挑衅,所以李陵必须死。不过作为雄才伟略又极好面子的汉武大帝,他当然不会像李广那样明目张胆的干坏事儿,按兵不动借刀杀人,这才是厚黑政客之最高境界。

其实李陵就是汉武帝棋盘上杀入敌方九宫格中的一个卒子,有进无退,去了就别想回来,至少给了你一个当烈士的机会,你就感谢龙恩浩荡吧!

但即便这样,刘彻心里还不放心,为此他又专门派人将李陵老母与妻小召来长安扣为人质,并特遣一相士去给她们看相,看看她们脸上是否有丧葬之气,可见在武帝内心之急迫,我想他恐怕连号召全国军民学习李陵烈士伟大精神的诏书腹稿都拟好了,可惜李陵偏偏不遂他愿,竟然这样都死不了,还从平地杀到山区,从沼泽杀到丛林,一气转战千里杀敌万余,搞得汉匈两大国主心神不宁,出尽风头,最后又厚颜无耻的投降了异族,你说这该死的家伙可恨不可恨!

于是汉武帝震怒了,一个拥有庞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千方百计要一个人死,这人竟然没死成,而且还让死敌匈奴因此白捡了一员虎将,这打击对他来说实在太大。如果李陵再带着匈奴的军队前来攻城略地,那武帝简直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更糟糕的是,李陵战败投降震惊朝野,如此大事必须有人站出来负责!

按照我们现在的观点,刘彻应该负有领导责任,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别说武帝不答应,满朝的文武忠臣也绝不会答应!

所以负责的只能是当初回来报信并因此升官发财的陈步乐了,你之前不是还慷慨陈词说李陵甚得士心忠勇盖世吗?他怎么就辜负了陛下的深切期待而降敌了?他怎么没有跟韩延年一样杀身成仁去好好去当个烈士呢?正是你的谎话连篇胡说八道,导致了我们伟大君主的错误决策,你说你该当何罪!

陈步乐口才虽好,但现在也只能百口莫辩了,于是他在心中骂了李陵一百遍,然后就像马邑之谋中的王恢那样,长叹一声,自杀谢罪了。

这就是人生,得到的不扎实,失去的也飞快。陈步乐貌似平步青云,原来却是乐极生悲,你瞧他这名字取的。

李陵这一投降还当真害死了好多人,陈步乐只不过是盘前菜而已,后面的牺牲品还将有如黄河之水绵延不绝。看来在那样一个时代人要好好活着太难了,如果李陵选择自杀,他死后必将英名永存,子孙后代富贵尊宠享之不尽;然而他选择了偷生,于是悲剧一幕一幕上演,掀起无数波澜,最后竟连悲剧的总导演武帝刘彻也深陷其中,搞得天下大乱众叛亲离,进而且使汉匈双方的政治外交局势都为之一大变,这就是历史的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也。

注1:据陈梦家《汉居延考》之《汉简缀述》,李陵投降匈奴处距离遮虏障仅剩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