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疫情影响,不少人长时间宅在家中,吃了睡、睡了吃,难免长胖。对此,医院原内分泌科主任、医院医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高鑫教授表示,长胖并不可怕,但如任其发展,很有可能导致全身多种疾病,如脂肪肝、糖尿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等。因此,对肥胖、脂肪肝患者应引起重视,尽早发现、干预,防治疾病进展与恶化。减轻体重是关键,需要由专业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并长时间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化被动减肥为主动减肥,维持身体健康。

八成肥胖者患有脂肪肝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BMI在25.0~29.9为超重,大于等于30为肥胖。根据数据显示,BMI指数高于30的人,患有脂肪肝的人占有八成;BMI指数25至30之间,脂肪肝患者也占五成以上。

高鑫教授介绍,脂肪肝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肝脏脂质和糖类代谢紊乱并引起全身多代谢异常的全身性疾病。长期营养过剩和体力活动减少,过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在形体上人们看的见的表现为大腹便便,气喘吁吁,而看不见的却是内脏肥胖,脂肪肝就是内脏肥胖的典型表现。当肝脏脂肪过多沉积,日益加重的情况下,可以出现肝脏胰岛素抵抗,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同时肝功能受到损害,表现为脂肪性肝炎,并进一步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展,部分病人可以发生肝癌。另外,肥胖、脂肪肝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不孕(男性、女性)的风险大大增加。

早期脂肪肝可逆转

治疗需坚持行为需主动

早期脂肪肝是可以逆转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对于脂肪肝的治疗,大多患者认为只要少吃多动就能“消除”脂肪肝。殊不知,不正确的“少吃多动”可能并不利于健康的恢复。高鑫教授认为,少吃多动,少吃哪些食物、少吃到什么程度,哪些运动方式、运动多少时间,应由专业医生根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不同阶段以及相关代谢紊乱的诊断与评估来制定综合方案。可以结合营养科、中医针灸科等相关科室,针对每一位患者,制定适合每个人的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

“然而,脂肪肝的治疗远远不止医生的努力,更多的还是需要患者

自身坚持。”高鑫教授坦言。大多数脂肪肝患者都是肥胖型的,而控制饮食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控制饮食的患者经常会感到饥饿难耐,吃不饱,脑子里时不时就会想到要放弃,其实控制饮食最难的是第一步,只要开始了,就要想尽办法坚持下去。否则一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就很难彻底改变了,甚至还会加重疾病的发展。“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与患者互动,比如让患者养成主动分享食谱、运动打卡的习惯,患者之间建群,互相监督、分享等多种方法。让患者从被动到主动,往往会收获更好的效果。”

50%脂肪肝患者伴随糖代谢异常

应定期筛查糖尿病

一旦诊断为脂肪肝,医院内分泌科或消化肝病科就诊。首先要明确引起脂肪肝的病因,如与各型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或毒物引起的肝损害以及酒精性脂肪肝进行鉴别。然后了解肝功能受损程度。肝损伤的程度与肝脏脂肪含量有密切关系,脂肪沉积越多,肝脏损伤越重。因此需要测定肝脏脂肪含量、肝脏弹性变化,部分病人需要做肝脏活检病理检查等,以便明确肝脏脂肪含量的多少、是否存在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程度、以及肝硬化的程度,而且可以评价治疗后的效果。对脂肪肝的重视不能仅仅放在肝脏上,由于脂肪肝患者是个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所以对脂肪肝患者必须筛查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数据显示,50%脂肪肝患者伴随糖代谢异常,其中30%表现为糖尿病前期,15%确诊为糖尿病。然而,在临床上,脂肪肝合并糖尿病有时很难早期发现,因为脂肪肝患者空腹血糖可以是正常的,早期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因此,高鑫教授建议,和普通人相比,脂肪肝患者更要定期筛查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同时测定胰岛素水平,评估胰岛素抵抗(IR)状态,以便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专家简介

高鑫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院内分泌科医院医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

复旦大学代谢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分会副会长、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糖尿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药学会药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学分会第八、九、十届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第一、二、三、四届副会长、上海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临床工作,在肥胖、脂肪肝,糖尿病诊治方面具有长期的工作积累,经验丰富。在肥胖/脂肪肝的治疗方面形成特色。此外对内分泌领域罕见病如垂体瘤、肾上腺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经验。对肥胖的治疗除了具体的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指导外,还与外科联合开展肥胖代谢手术方法,医院中医科合作采取针灸及埋线等多种方式减重,对患者进行综合长期管理,建立了针对肥胖治疗的特色团队,为更多肥胖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诊治。

新民网出于传递健康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