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03年高考以后,那是我度过最漫长的暑假。

每个高三考生都要珍惜这唯一一次3个月的暑假。你想啊,平常暑假都只有2个月,高考6月8号结束,大多数高校报到时间都是9月中旬,足足3个月啊。

那个暑假我真是闲得发慌,那会又没有电脑,就只能天天缩在家里看电视剧了。《神医喜来乐》就是那会儿看过印象最深的一部剧。

说起来,这部剧真的很好玩。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这部剧里面的中医偏方很神奇。李保田饰演的民间郎中喜来乐,手里面各种偏方多得离奇,遇到各种稀奇古怪的病也是离奇,治疗的效果更是离奇,简直让人大开眼界。

其次,这个剧,又不仅仅是关于中医治病的剧,它是个大杂糅,大杂烩。

你看,它有感情戏。喜来乐和胡氏,以及赛西施的感情纠纷,贯穿了全剧,很有味道。

它还有宫斗戏,喜来乐给慈禧老太太,还有一大帮王公大臣治病,又牵涉进了很多朝廷漩涡。

总之,各种故事戏剧性很强,很有看头。确实是看得人津津有味。

当然,这里面,最吸引我的情节,还是喜来乐的各种偏方。

各位在农村长大的80后朋友们,小时候一定听过,看过,甚至亲身经历过农村那些神神道道的巫医故事。

比方说哪家小孩丢魂了,要叫村里哪个奶奶给喊魂什么的,这些类似聊斋故事的乡村传统,怪力乱神,咱们且不去说,但是各种奇奇怪怪的偏方治病,那是真的有效。

别的不知道,我小时候有段时间老是流鼻血,然后村里的老辈人就说把大蒜捣碎成糊糊,然后糊在脚底板上,如此几次,后来真的好了。

喜来乐给靖王爷治疗流鼻血的这个方儿,哎,就是这个大蒜。

所以,中医偏方那会儿在我心目当中是真的神。

《神医喜来乐》里面专门有段情节,一个英国来的洋郎中,要来见识见识中医的神奇。喜来乐就现场给他演示了几个治疗手段。

比如这个治疗头疼的

后面还有鸡骨头卡喉咙的,上吊的这些急难杂症,喜来乐都手到擒来。

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啊。

那么真的有这些神奇的偏方吗?

别说,至少编剧写的这些情节,确实是有出处的。《神医喜来乐》的编剧周振天,在写剧本前广泛地涉猎中医典籍,同时也查阅了许多有关的偏方、土法。根据相关报道,主要是《急救广生集-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和《中国民间灵验偏方》。

还有一些引用《本草纲目》

像上面这段大葱插耳治疗暴毙,《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葱》条下记载:"卒中恶死……《肘后方》:急取葱心黄刺入鼻孔中,男左女右,入七八寸,鼻、目血出即苏。又法:用葱刺入耳中五寸,以鼻中血出即活也。……自缢垂死,葱心刺耳,鼻中有血出,即苏醒。"

前面咱们说的用大蒜治疗流鼻血,《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葫》条下载:"大蒜……捣贴足心,止鼻衄不止。"

反正年那个夏天,看完这部《神医喜来乐》,我对中医真的是感觉好神奇。

想不到的是,第二年夏天我对中医的想法就转变了。

其实说起来,我从小到医院,一来确实没啥毛病,二来平常也就是感冒发烧,农村孩子都是用的土方,实在不行就去村卫生所吊水,所以之前对中医西医什么的也没啥概念。

大一暑假,我得了湿疹,大概是武汉天气问题,有点水土不服。当时已经回家了,觉得身上瘙痒难耐,于是照例先找村里的老辈儿,用了好几个偏方,现在都记不清了,反正各种土方捣碎的糊糊涂抹,一个不灵换一个,其中有一个神奇的疗法,至今我记忆犹新,就是用棉花蘸了点啥玩意,贴在湿疹位置,然后用打火机把棉花点着?

至今想来,我都觉得好蠢。怎么会用这么一个不靠谱的方法?虽然棉花瞬间就烧没了,但那种感觉也挺酸爽。

就这么折腾了一个多星期,一直不见好。天天痒得难受,后来实在受医院,开了一瓶药,抹了没几天就好了。

这下我陷入反思了。我在想这些传说中的民间偏方,好像不咋灵吧?

于是后来我就开始在网上查各种中医偏方的资料。了解越多,越是对中医偏方怀疑越多。

其实,民间这些偏方怎么来的呢?它肯定来自于历史上古人长期的生活经验。古代可没有咱们现在这么发达的医疗体系,尤其很多乡下地区,能有个土郎中就不错了,比咱们6、70年代的赤脚医生肯定也是大大不如。

古时候乡下地方往往都很穷,因此,贱(价廉)、验(奏效快)、便(用药方便)便成了民间医生的用药标准,所以各种偏方就大行其道了。

如果说中医的学院派,确实还有点医学体系的话,这些民间偏方,说严重点,就是巫术,巫医。是薛定谔的医术,你说它没用吧?有些偏方对部分疑难杂症还真的有效。你说它有用吧?又时灵时不灵,这个灵那个不灵,完全没有标准化。

所以中医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没有标准化。没法重复验证。

再回头来想想《神医喜来乐》这部剧,这里面的偏方真的都有效吗?

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基本上都说《神医喜来乐》里面的偏方大多数都没啥用,而且这么神奇,主要是为了戏剧化需要。

尤其这个大葱插耳,治疗上吊的法子,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简直是胡搞,还分什么男左女右?简直是荒唐。

于是,《神医喜来乐》在我心目中就成了抗日神剧般的存在。

当年《神医喜来乐》播出的年代,其实中医挺火。在00年代很有一些中医养生大师,火爆一时。大家还记得当年的张悟本吗?

什么把吃出来的病出回去,绿豆煮汤,万能神药,茄子抗癌,包治百病......

后来没两年,张悟本就被打回原形。

其实那两年走上神坛又沦为笑柄的各种养生大师,实在太多了。

而每一次这种大师败落,都进一步伤害了中医和中医药的声誉。后来网上越来越多“中医黑”的出现,恐怕和这些招摇撞骗的大师有很大关系。

反正我那段时期,对中医的态度,不能说是中医黑吧,至少也是敬而远之。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我又开始相信中医了呢?

这个还是要从自身经历说起。就是我持续了10多年的老胃病。

说起来,我小时候是咱们村里公认的学习榜样。为啥呢?因为我上小学的时候,基本上是行走都在看书,当然基本上都是看各种课外书。尤其是吃饭的时候必然翻着一本书。

时间久了,就名声在外了。结果应该也是因此落下了胃病的病根。长期消化不良,发展到后来,就经常打嗝,胀气,反酸。之前去看过医生,看过一些健胃消食的药,间或有点用,但一直也没有完全好转。

特别是最近几年越来越严重,经常晚上睡觉的时候肚子依然胀气厉害,反酸,流口水,折腾得都睡不好觉。

于是我专门去做了一次胃镜。

索性检查结果显示问题好像还不那么大。至少没有溃疡什么的。医生说你这个情况小意思啦,开点药吃吧。

于是吃药。开了一堆什么我不认识的药,网上查了一下,反正胃炎基本上都是这几种药。

那就吃吧。连着吃了大半年。从去年吃到今年,症状似乎有点减缓。但也就是回到了以前,打嗝反酸的现象还是没有根除啊。

我本来觉得这个老胃病恐怕要一直这么持续下去了。后来是有同事,也有胃病说是中药基本调理好了,劝我也试试。

我本来对中药完全没信心。但还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去看了看。

医院的中医,还挺新鲜。号脉什么的真的有用吗?但医生也就简单问了两句,直接开药方了。我心里犯嘀咕,这好像和西医也没啥不同啊。医生问我是自己煎药还是代煎药直接快递到家?自己哪里会煎药啊?所以选择代煎上门。

拿到手是这个样子。里面的中药材我看了,好像有什么柴胡、大黄之类的,反正就是很常见的中药。

喝了一口是真的苦。这辈子没喝过这么苦的玩意啊。真的是捏着鼻子灌下去,喝完一袋这玩意,必须得喝点饮料什么的,要不然实在遭不住啊。

但别说,这玩意真的管用啊。疫情之前吧,我就喝了15天的分量,这10多年的老胃病真的是好转特别明显了。最大的转变就是基本上不胀气了——倒是放气次数增加了。然后打嗝反酸的次数大幅减少了。

也就是疫情封闭期间,闲来无事,我又把《神医喜来乐》翻出来看了几集。

这一次再看李保田演的这个民间神医,似乎又觉得格外亲切了。

疫情之后,又加了7天的量。全部喝完,如今感觉我这胃病基本上好了。真的是肚子特别轻松了。这种感觉前所未有啊。

我是真的服气了。这中药治疗慢性胃病,真的是比西药管用多了啊。

所以大家常说的,中药善于治疗慢性病,长期病,真不是盖的啊。

所以回顾我自己这20年的亲身经历,感觉自己对中医和中医药的看法,经历了两次转变。从最开始信,到后来的怀疑,再到现在再次折服,我的心路历程,似乎是有点肯定——否定——肯定的螺旋历程。

由此,我对中医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想咱们还是要客观看待中医。古人几千年的智慧,经验总结,肯定有它的道理,也肯定有起效的地方。但是中医几千年的传播又没有科学标准,各种民间土方偏方搞成了巫术,也真实存在。应该说黑的白的都有。

中医确实能治病,这不用怀疑。但是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看待。

但不管怎么说,咱们不能把中医一棍子打死。虽然咱们现在都是用现代医疗体系来治病,但中医有用的东西还是要传承下去。至少可以做一种补充吧。

中医有一句古话,叫做"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意思是病人所忧虑的是世界上的疾病太多,而医生所忧虑的则是治病的方法太少。

能多一种治疗方法,总是好的对吧?万一有用呢?至少你多了一种尝试的可能呀。

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我以后绝对不黑中医了。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