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就像是游走于血管内的幽灵,一旦堵塞血管,会使血液的运输系统瘫痪,其结果是致命的。而且,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陇德(左);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计委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主任阮长耿(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院长王辰(右);

三位院士共同呼吁:

“血栓是隐蔽杀手,所有人都应具备防栓意识。”

血管为什么就堵了?

血栓是最“沉默”的杀手

无论是哪里的血管堵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凶手”———血栓。

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它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身体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造成突然死亡。

血栓在脑部血管产生就导致脑梗

血栓在冠状动脉产生就形成心梗

血栓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

与血栓有关的疾病,像心肌梗死、脑梗塞、下肢血管病等,都是血栓对人体造成的严重伤害。

最令人震惊的是,99%的血栓是没有任何症状及感觉的,医院心脑血管专科做常规检查,血脂、血压、心电图等一切指标正常,却在人们不知不觉或自以为心脑血管没问题的情况下突然发生。

99%的血栓没有任何征兆!

静脉血栓更是“隐形杀手”

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相对更常见一些,但静脉血栓曾经被认为是少见病,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1、动脉血栓:心梗、脑梗的根源

我们最熟悉的心梗、脑梗的根源就是动脉血栓。

目前国民心血管病中,出血性卒中有所下降,然而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持续快速上升,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心肌梗死!而脑梗和心梗一样,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而臭名昭著!

2、静脉血栓:“隐形杀手”,无症状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教授指出:

“血栓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共同发病机制。

前两者的严重程度已被公众广泛了解,虽然静脉血栓栓塞症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杀手,但遗憾的是公众知晓率却很低。”

静脉血栓被称为“隐形杀手”,最可怕之处就在于绝大部分的静脉血栓没有任何症状。

静脉血栓形成有三大主要因素,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

静脉曲张的患者、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感染的患者、长期久坐久站的人、孕妇等都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发生静脉血栓后,轻者静脉出现发红、肿胀、发硬、结节、痉挛性疼痛等症状。

严重者发展为深静脉炎,患肢皮肤出现褐色红斑,继而紫暗红肿、溃烂、肌肉萎缩坏死,周身发热,患肢剧烈疼痛,最后可能面临截肢。

另外如果血栓游走到肺,堵塞肺动脉而成肺栓塞,会危及生命。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一生无栓!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指出:“事实上,静脉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

世界卫生组织提醒,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风险。所以,要远离静脉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1、长期久坐不动:最容易诱发血栓

过去医学界认为,乘坐长途飞机与深静脉血栓发病关系密切,而最新研究发现,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也已成为发病的一大诱因,医学专家把这种病称作“电子血栓”。

坐在电脑前90分钟以上,会导致膝部血液流动减少50%,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

伦敦血液病学专家贝弗利·亨特教授建议,使用电脑1小时就应该休息片刻,起身走动,伸伸胳膊踢踢腿,活动踝关节,拉伸小腿肌肉。

树立“久坐不动易患血栓”的观念,在生活中改掉“久坐不动”的习惯,是预防血栓必备方法!

2、走路:动起来,从头到脚防血栓

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运动之一,既简单易行,强身效果又好,不论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都不晚。

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怀特博士也提出:从进化论角度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

在预防血栓方面,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谢、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从头到脚的血液循环,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积,防止血栓形成。

3、走路防血栓,要注意“三五七”原则: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米以上,且保证30分钟,并坚持做到有恒、有度,过分激烈的运动对身体不利。

“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五次以上。

“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例如:5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次。(身体极好者可达到次;身体不好者不要超过次,具体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调节)

如果觉得“三五七”原则太难记,那就记住一句话:每天至少快走30分钟,直到身体发热、甚至微微发汗,就达到锻炼效果了。

(以上内容来源人口健康报)

一个人如有好的生活习惯,便有好的生活质量。

早起三不要

对于上班族和“送娃族”来说,一天当中最手忙脚乱的时段就是早上了,但是再忙,也要记得这三件事:

01不要动作太急

如果一睡醒就匆匆起床,身体从长时间的休息状态突然改变体位进入到活动状态,人体交感神经系统被迅速激活。老年人调节能力差,易发生体位低血压。

再者,经过一晚上的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阻塞发生几率大,也有可能会加剧供血不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02不要憋大便

起床时大肠蠕动开始活跃,较容易产生便意。如果没有利用好这个机会,慢慢地便意也憋没了。大便呆在结肠内,时间一长水分被吸收,干燥的大便会引起便秘甚至痔疮、肛裂等肛周疾病。

03不要不吃早餐

晚餐以后,一直要等到隔天中午才进食,胃长期处于空荡荡的饥饿状态,就容易导致出现胃炎、胃溃疡。

而且空腹下进行工作学习,身体为了获取动力,也会动用甲状腺、脑垂体等分泌各种激素,长此以往,这些腺体也容易出现功能亢进等疾病……

所以早上再忙,也要吃点东西。

起床7个小动作,多做少生病

在传统养生观念里,更为重视起床后的养生。如果我们早上能够早起10分钟,做上一两个健康小动作,定能让你从头舒服到脚,还能减少生病。

01闭目操:养眼

“闭眼操”可以帮眼睛练出神采,而且可以预防眼部疾病。

方法:

早晨醒来,先不要急着睁开眼睛,用两只手大拇指的指背擦热,然后轻轻地擦眼14次,继续闭住眼睛,慢慢转动眼珠,顺时针和逆时针各7次,紧闭眼睛一会后,再将眼睛快速睁开。

02揉腹:增强肠胃功能

揉腹有利于增强胃肠功能,有习惯性便秘者尤其需要。揉腹不宜在过饱或过饥时进行,且要排空小便。

方法:

揉腹时应取仰卧位,以右手掌按顺时针方向绕肚脐眼揉腹,先从肚脐眼开始转圈儿,一圈接一圈逐步扩大,直至揉遍全腹。揉腹时要用力适度,次数可多可少,数十遍之后,换左手以相反的运转方向,揉数十遍。关键在于长年累月不间断,方能有成效。

03搓鼻子:防感冒

方法:

先用食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约20-30次,或用摩擦发热的手掌,轻轻按摩鼻尖和鼻翼。

04搓额揉耳:护耳醒脑

搓额揉耳都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搓搓额头,有利于预防与治疗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用脑过度引起的记忆力减退等病症。而搓搓耳朵,有助防耳聋、耳鸣、听力下降。

方法:

清晨起床前3分钟,以手指贴紧前额,左右来回抹动数十次,使之发热。然后以双手揉耳(食指中节按在耳前,用大拇指贴在耳根后部,上下搓动)直至发热,坚持下去。

05伸懒腰:促进血液循环

伸懒腰对伸展腰部、活动筋骨、放松脊柱都有很好的效果。短短几秒钟,便可将停滞的血液赶回心脏,改善血液循环。

方法:

将手臂尽量上举,全身绷着劲儿,这样,伸懒腰的同时还可疏通颈部血管,使大脑得到充足营养,振奋精神。

06提肛:预防便秘痔疮

提肛除预防便秘、痔疮外,对内脏下垂、胃肠功能紊乱均有疗效。

方法:

吸气时提肛、收腹像忍大便的感觉,呼气时缓慢放松肛门,连做20-30次。可以在床上做,或者也可以在刷牙时候,边刷边提肛。

07腹式呼吸:增强心肺功能

腹式呼吸就像给心肺做自助按摩,还能安神益智,释放压力,缓解抑郁。可以在晨起开窗通风后做一做腹式呼吸。

方法:

站立,体弱者也可以坐着或半卧位,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吸气时用鼻吸入,尽量挺腹,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吸。每分钟7-8次,每次10-20分钟。

饭后三不急

每天吃完饭的休息时间,这三点需要注意:

01不要急着散步

饭后立即散步,会因运动增加而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特别是老年人,会引发心功能减退,血管硬化及血压反射调节功能障碍。建议饭后休息30分钟,食物消化后再活动。

02不要急着洗澡

饭后洗澡,体表血流量会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则会相对减少,从而使肠胃的消化功能减弱。最好先休息1~2个小时再洗澡。

另外,还需要提醒一下,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饭后马上洗澡可能会导致心血管意外。

03不要急着吃水果

饭后马上吃水果,水果中的有机酸、糖类、果胶等物质,可影响消化吸收,甚至会增加饭后腹胀和不适感。换句话说,饭后马上吃水果不能促进消化,还会让你越吃越撑!

至于饭后多长时间可以吃水果,可按个人感觉来定。如果餐后胃中饱胀,就可以在饭后1-2小时吃。

饭后半小时

这样养生效果翻倍

若想把三餐的好处放大,就要抓住饭后半小时的养生时间,对健康可谓事半功倍。

01早餐后半小时:吃水果,按摩膝盖

早饭后吃维生素含量很高的猕猴桃和草莓等水果,可以提神醒脑,保证一上午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促进消化,有利于营养吸收。

饭后20分钟左右,用手反复摩擦膝关节,可以使胃经通畅。

02午餐后半小时:喝杯酸奶,打个盹

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醋酸等有机酸,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同时,协调肠道酸碱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并且,研究发现,酸奶中的酪氨酸对于缓解心理压力、高度紧张和焦虑感也有帮助。

中午打盹可缓解压力、提高记忆力,即使只有十几分钟,效果也立竿见影。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吃完午饭则不宜马上睡午觉,可能加重心脑供血不足,出现胸闷、头晕、乏力等不适,严重的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03晚餐后半小时:做家务、拍打经络

不妨利用这段时间打扫一下房间,或者家人之间互相按摩,都可以起到消耗热量的作用。利用这段时间拍打经络,主要针对任脉,也就是小腹以上正中间的部位,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分布在此,吃完饭从上到下轻轻拍打20分钟,可以帮助消化、强身健体。

睡前三不宜

我国医学历来重视睡眠养生,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如果你想要个好睡眠,建议睡前这三件事不要做:

01不宜吃夜宵

睡前吃夜宵,必然会造成胃肠负担加重,其紧张工作的信息不断传向大脑,致使人失眠、多梦,久而久之,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

另外,宵夜吃太晚,必然有部分蛋白质不能被及时消化吸收,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有毒物质,加之睡眠时肠壁蠕动减慢,相对延长了这些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有可能促进大肠癌的发生。

02不宜剧烈运动

睡前1-2小时不要再做跑步、打球、跳舞等剧烈运动或紧张的脑力劳动、过重的体力劳动,否则会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会影响睡眠质量。情节过于激烈的电影、电视剧也要少看哦。

03不宜看手机

别再以为玩手机是“睡前助手”了!你知道吗?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的手机,其发出的蓝光会减少人们生成褪黑激素总数大概22%,让你始终处于浅睡眠,或者越玩越精神,越玩越上瘾,根本停不下来……

所以,每天晚上上床后别再熬夜玩手机了,对你不好!

睡前5个小习惯

助眠防衰老

睡前两小时,养成这6个小习惯,不但有助于解决各种睡眠问题,还可以帮你延缓衰老。

01热水泡脚,行气助血

睡前用温水(40℃~45℃),泡脚15~20分钟,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的作用,使脚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中老年人来说,更有祛病健身的功效。提醒:不要饭后马上泡脚。

02热敷眼睛,减少黑眼圈

拿毛巾先敷眼睛再洗脸,水温可以稍热点,以感觉不烫为度,这个简单的小动作有助于改善眼周围气血运行,缓解眼部不适。

03做深呼吸,全身放松

很多人睡前因为太兴奋,或者心里想的事情太多而静不下心来,入睡困难,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在睡前静坐,配合5分钟的腹式呼吸。让自己的身体放松下来,感受腹部的起伏。

04五指梳头,留住秀发

睡前用双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注意:按摩头部,还可以改善偏头疼等症状,每次按摩以5分钟为宜)

05按摩足心,强腰固肾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次。经常按摩足心能够调节肾经,补益肾气,起到强腰固肾的作用,解除肢体疲劳,达到抗衰防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综上,生活细节影响一生。一个人如果有好的生活习惯,便有好的生活质量,所以只要你想改变,现在开始还不算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