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受传统文化因素影响,中国人大多感情内敛,情绪问题躯体化情况多见;且我国精神科医生资源匮乏,大众尚缺乏对疾病知识的系统科普,对精神心理疾病有普遍忽视和误解——诸多原因影响下,抑郁障碍患医院神经内科,医院或精神专科门诊。据临床观察,心理障碍与躯体疾病共存时,前者会影响后者的预后和转归;反之,躯体主诉增加了抑郁症诊断的复杂性和难度,需要神经内科医生具备较高鉴别诊治技能。

实际临床过程中,不乏思维与认知的碰撞、经验与技术的探讨,为更贴合临床实际,了解不同医生的看法,我们围绕“抑郁焦虑”话题特别推出别开生面的系列文章——《神仙打架》栏目。第1期我们邀请三位神经内科领域医院王英教授、医院汪效松教授、医院南院陈名峰教授,分别针对三个与抑郁症神经科诊疗观念相关的学术观点表明立场(-2很不认同,-1较不认同,+1较认同,+2很认同),并简要阐述理由,每个观点的总分被视为专家团针对该观点的总体倾向。本期有哪些精彩观点和看法,一起来看看吧!

论点一:神经科的抑郁症患者易漏诊和误诊,规范化诊疗尤为重要

王英教授:“2分”

虽然抑郁障碍的具体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其中,生物学的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递质、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

就患方来说,大多数患者对抑郁症的认识不足,加之内心忌讳到精神科看病,从而选择神经科;同时,医方由于神经系统疾病中有很多疾患伴有抑郁表现,例如变性病、额叶占位、感染性疾患、脱髓鞘疾患、脑血管病等,极易将抑郁症认为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表现,造成误诊误治,因此规范抑郁症诊治尤为重要。

汪效松教授:“2分”

目前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规范的抑郁症诊断是以患者的症状学特征为依据,临床上尚缺乏可直接应用于抑郁症诊断的实验室检查。

通常,就诊于神经科的抑郁症患者往往有许多躯体症状的表现,比如头痛、头晕、失眠、肢体疼痛甚至记忆力障碍等等,掩盖了其抑郁障碍的临床症状;此外,神经科的许多常见疾病常与抑郁症发生共病,例如卒中后抑郁,其发病率很高,但由于临床上抑郁症状被卒中后的肢体瘫痪等的临床症状所掩盖,致使卒中后抑郁症诊断率明显偏低,漏诊率高。因此,为保障神经科抑郁症患者利益,规范化诊疗极为重要。

陈名峰教授:“2分”

神经科的许多疾病如卒中、帕金森病、癫痫、重症肌无力、痴呆等往往与抑郁症共病存在,这类病人情感症状是从轻到重的连续状态,而非正常或发作的二元区分;与经典的抑郁症患者能认识到情绪抑郁相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会“掩饰”或认识不到自己有抑郁。如果医生没有全面客观的病史采集和系统周密的神经、精神检查,往往会漏诊和误诊神经科的抑郁症病人。比如帕金森病伴发抑郁障碍的平均患病率约为52%,抑郁障碍贯穿帕金森病的全程,并可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出现,但临床上抑郁症状常常被帕金森病自身表现出的行动迟缓、表情刻板等临床症状所掩盖,致使帕金森抑郁症诊断率明显偏低,漏诊率高。

此外,神经科的病人常常以心境恶劣或不符合诊断标准的“阈下抑郁”多见,尚未达到抑郁症的标准,若不进行仔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将阈下抑郁误诊为抑郁症的情况较为普遍,因而应加强抑郁症诊断的规范性。

本观点总分:6分

论点二:科室特色使然,神经科的抑郁症诊疗有自己的特色

王英教授:“2分”

抑郁症的常见表现是睡眠障碍、抑郁心境、兴趣减低、精力减低或丧失、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以及食欲减低等;同时,患者常常有合并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和手足麻木等表现,这些都是神经科的诊治范围,因此,神经科医生往往会按照器质性疾患的诊治思路进行诊疗。临床上不少老年头晕患者长期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按照脑血管病治疗,给患者造成了伤害和经济负担。

神经科医生在进行治疗时,不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