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呼伦贝尔草原。(严鼎/摄)

博尔赫斯在哥伦比亚的布加勒斯特图书馆演讲时说,人群是一个幻觉,它并不存在。我是在与你们个别交谈。我时常在想这句话的意义。

我曾站在大大小小的讲台上讲课,有时五六人,有时是二三十人,偶尔有上百人,人数的多少会影响我讲课的感觉和心态。在大学时,我还曾站在几千人的会场做主持。我记得第一次上场前,一股令人窒息的紧张感包裹着我,于是,我身旁的主持伙伴用那个滥俗的技巧安慰我:别紧张,把他们都想象成一棵棵大白菜。上台之后,我发现这一招挺好用,而且我还能把观众想象成各种吃食,可以是土豆、西红柿等等,不一而足。而更多时候,他们在我眼中,是面目模糊的、黑压压的一片人头。

现如今做了老师,我再也不敢做此设想。讲台下面坐着的,不是来观赏取乐的观众,而是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灵魂,至少,我必须要求自己如此对待。面对观众,我可以虚张声势、夸夸其词,我可以不断地迎合、逗趣、乃至欺骗。然而,当我把台下坐着的众多学生当成一个个灵魂时,当我不再以群体讲话的方式、而是以个别谈话的姿态呈现时,我必须反复叩问、诘难自身,我必须撕下自己伪装的面具,用最真诚的面貌与一个个灵魂交流。

夜晚灯火下的满洲里。(严鼎/摄)

明天,我的寒假语文课程就要开课了。这段时间,我陷入一种焦躁之中。面对即将到来的熟悉和陌生的面孔,面对一个个行将成型、却又未曾独立的灵魂,一个个对于世界的认知半是好奇、半是质疑的脆弱灵魂,我该教给他们什么?

也许语文学科不像其他学科,这里面牵连着更为深刻而强大的力量,那是来自生命体验里的原始力量。博尔赫斯说,马塞多尼奥把写作当成一种思考方式。而在我看来,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甚至是我们阅读的方式和姿态,都会成为牵引那股原始力量的因子,从而外化为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

我们为什么选择坚强有尊严地活着,而不是苟且偷生?我们为什么选择冲破禁锢去探寻外面的世界,而不是坐井观天?我们为什么选择频频顾及他人的所想所感,而不是事事利己?种种此类人生选择的奥秘,也许就掩藏在人在年少时期的每一次阅读和写作之中,在每一堂语文课之中。这种影响是潜在的,正如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里所说:你没看到,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我才因此焦躁。与具体的灵魂对话,自己必须首先是赤城的,自己首先要一遍遍反思,一点点推演,把常识背后的道德逻辑和人性弧光想清楚。仅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十分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一道普通的阅读题目,真的只是一个死板的题目吗?标准答案为何是如此这般表达,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什么是好作文?为什么有高分作文和低分作文的区别?其中相差的东西在哪?也许,做题技巧仅仅能带我们从一做到十,而如果能探清这一切背后的玄机,我们能跳脱出考试的狭小世界,从一做到万。

我慢慢地摸索着答案。

孤单的帐篷与辽阔的呼伦湖。(严鼎/摄)

我们不能迎合。迎合的时候,头是朝下的,那样只看得见地上的污水和残败的枯叶,而只有平视远方,只有仰望星空,才会望见地平线上喷薄的日光,才能看见希望。迎合意味着屈服,屈服于现在,甚至屈服于过去。伟大的东西都是在疼痛中诞生的,欢声笑语中生长不出深刻的带刺玫瑰,而凌风傲雪的松柏,却将身上的每一寸肌肤直插云空,藉此来宣告灵魂的不屈服。因此,我试图教给学生的,首先就是不迎合。

我们不能浅薄。浅薄的思想承载不起伟大的灵魂,而只能沦落为卑微的顺从者和低级趣味者。大众媒体是滋生浅薄的温床,我们的生活正在被大众媒体蚕食、浸润,而阅读和写作,就是抵抗这类世俗的途径。尼尔·波兹曼在他那本伟大的《娱乐至死》中提到,任何有志于知识工作的人都应该清醒,回到书面写作,那才是他们该呆的地方。“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我们不能封闭。我们真应该去草原看看,那种开阔和辽远,仿佛装下了全世界。封闭,是一个不断收紧的过程,抱守自己的东西不放,不愿舍弃,不愿更新,不愿拥抱陌生的事物,其实才是最大的舍弃,因为你已经舍弃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而当一个人的封闭世界中,连阳光都透不进去时,即宣告了死亡。这个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是辩证的,当你舍弃自己的利益去成就别人时,往往是在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当你舍弃固有的想法去拥抱一个陌生的观念时,往往会让自己的思想更为深刻;当你不断抛下曾经的执念,那些属于过去的骄傲、痛苦、质疑、犹豫,去拥抱一切、包容万物时,你已经拥有了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事物,都能为你所用。就像大海那样,万物跳脱于你的心中,生命能够幻化出无数的可能。而阅读和写作,则是开阔自身的最佳途径。

我们不能不微笑。“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常这么说。然而,只有我们化解了失败,这失败才有意义,才能在未来回忆之时变得甜蜜,让人感动。失败时的泪水能增加人生的分量,也能让人沉淀出精华和果实,而能够化解这泪水的,就是微笑。微笑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力量。这力量足以帮助我们冲破失落的寒冰,以近乎先知般的洒脱去砥砺前行。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没有理由不微笑,而始终在怀疑和犹豫中踌躇的人,自然提不起沉重的嘴角。

青海的日月山。(严鼎/摄)

正如我在之前做的一个视频《读书的意义》中所说,教育应当是面向未来的。面向未来也就意味着,许多东西其实是当下的自己并不太能理解的。但是这不要紧,暂且存放在自己的脑海中,让它慢慢地与你已有的其他观念和生命体验发生碰撞,慢慢发生化学反应,终有一天,它会以惊艳的方式给予你力量,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你。

最后我想说一点,我们不要成为别人,我们就要成为自己。这也许是教育的最宏大主题,也可能是需要你用一生去摸索、解答的问题。我们在年少时期思考,早一点、再早一点接触这个问题,以便我们更尽情地享受接下来的人生路。

也许,当我见到你们,我的焦躁情绪就会消失。那时候,我们一起畅聊语文。谈谈考试,更谈谈我们自己。

请记住,我不是在面对一个群体。我在与你们每一个人交谈。

不断将自己还原到学习的状态。

严鼎中学语文

严鼎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