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 http://nb.ifeng.com/c/89ILxhbI6w5

  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是中国家长典型的心理写照。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功成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家长们甘愿倾尽所有。

  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引发无数家长共鸣,前有虎妈最严家规,后有狼爸以打为宝,为了让孩子变优秀,中国家长们前赴后继的开启了鸡娃大作战。

  所谓鸡娃,就是给孩子打鸡血,从小就让孩子接受各种培训,不停的让孩子去学习,去拼搏。

  在电视剧小舍得中,田雨岚就是典型的鸡娃母亲。性格要强的她,不允许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于是小小年纪的子悠在妈妈的安排下,参加各种课外班,生活被安排的满满当当,甚至踢半小时的足球都成为一种奢望。

  家长们深陷教育内卷和鸡娃大战之中,举全家之力,将资源和   田雨岚在儿子考得好时意气风发,认为自己功不可没,而在儿子表现没达到她的预期时,她焦虑到崩溃,坐在床上大声痛哭。

  01、教育内卷之下,家长有多拼!

  “孩子4岁,英语词汇量只有左右,是不是不太够?”

  “在美国肯定是够了,在海淀肯定不够。”

  这是一个被刷屏的段子,也是教育焦虑下的真实写照。

  在深圳,44平米学区房成交价格达到万元,折合每平米32.27万元。由于该小区自带深圳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两个优质学位,尽管是天价学区,但多年来,仍然备受家长和投资客追捧。

  在北京,一个3岁孩子的词汇量要达到个,4岁听说词汇要超个,通常家长会从小就会培养孩子的钢琴、绘画、书法、舞蹈等才能。

  在上海,一份小学生的简历通常有四五页,最夸张的竟然足足有15页,简历内容丰富多彩,简直吊打一众毕业生。

  在教育内卷的浪潮之下,中国家长不惜花重金买“老破小”学区房,只为一个上学名额;为了孩子成绩更好,不惜花高价送孩子进辅导班,只为卷面分数提高一点点;为了让孩子不落后于他人,从小报各种特长班,只为有说得出去的个人才艺。

  家长所做的一切,貌似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果真如此吗?

  02、焦虑的家长

  前些天“三胎政策”一出,立即成为舆论焦点。“养不起、成年人太累了、教育成本高......”四面八方的声音呼啸而来。而这些声音背后,是一个个生活在焦虑与压力之中的家长。

  “别的孩子在上补习班,我家孩子也得上,不然落后了怎么办?”“别的孩子钢琴过了六级,我也得给孩子报一个钢琴班”“别人都有学区房,我们家也得有”.....表面上来看,是为了孩子好,而事实上,这与家长的虚荣心、攀比心都脱不了关系。

  培养一个所谓的精英孩子,背后需要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支持,教育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很多家长感到痛苦与无奈,甚至有些家长因此患上焦虑症。

  当孩子成绩没有考好,会焦虑到整晚睡不着觉;当孩子成绩出现下滑,则会紧张忧虑、过分自责。还有很多家长出现了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失眠及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可怕的是,如果焦虑症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不仅会给患者本人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伤害,还会给家庭带来不良影响。

  一个整日烦躁、坐立不安、满心忧虑的家长,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而孩子一旦被焦虑情绪包围,必然会影响他的学习和成长,如同一张恶性循环的网,把患者和家庭拖进黑暗的深渊。

  还记得那个因辅导孩子作业而被气的脑出血的爸爸吗,经精心诊治,这位爸爸的脑出血症状明显好转。可是,他住院期间整日焦虑不安,总是担心孩子学习不好、担心孩子不如他人、担心自己病情复发,从而造成情绪低落,难以入睡,心理测量结果显示,他患上了卒中后抑郁。

  攀比心理无形之间禁锢了家长的心智,焦虑弥漫在家长心间久消不散。

  热播剧《小舍得》更是借演员之口,道出全民教育焦虑,“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扰在于,将来我们的孩子,很可能考不上我们毕业的那些院校。孩子长大后,收入不如我们,职位也没有我们高,这或许是我们必须学着接受的事实。”

  那么,在焦虑下衍生出来的鸡娃教育,效果究竟如何?在鸡娃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03、压抑的孩子

  熟悉教育圈的人大概都知道,一个名叫“老得”的网红爸爸。早年间,老得是一家公司的高管,与妻子离婚后,他选择全职抚养孩子长大。

  为了让孩子成才,老得可谓倾尽全力,他为儿子做饭,十年来每天的菜谱没有重样过,为记录儿子的成长历程,照了20万张照片用坏了5部相机,还亲手为儿子打造了一个游乐园。

  如果说上面的的行为还算正常,出自父亲对儿子的爱,那么下面的行为则让人感到窒息。

  在老得的规划下,他的儿子一得3岁就已经学完了小学课程;为创造全英文交流环境,故意不跟一得说中文;为了培养他的沟通表达能力,要求他笔谈,他要是有什么要求,不能说话,只能写出来,否则,爸爸就不理他;在—得8岁时,爸爸还要求他独自给五十多个人做一顿饭;甚至打造出为期十天的生存考验,让几岁的孩子在没有大人帮助的前提下独立生存.......

  而张一得也不负所望,成绩一路保持优秀,获奖无数,老得也因此成“育儿专家”。但令人唏嘘的是,在考取埃默里大学后,张—得选择了自杀,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

  有网友说,张一得死于抑郁症,虽然未被证实,但张一得大学入学申请书里的一段话,确实能让我们感受到父爱带给他的压抑与无助。

  在知乎上,有一篇关于张一得的匿名回答,根据这位同学的回忆,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隐藏在张一得身上的抑郁痕迹。

  阳光开朗的外表下隐藏着痛苦与无助,和阳光型抑郁症如出一辙。阳光型抑郁症多是由于患者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一段可靠、可信赖的家庭关系。比如那些没有得到父母关心和爱护的儿童,在成人后很难对自己和世界有正确的感知。

  从表面上看,他们是非常快乐和充满激情的,所到之处有如阳光,让周围的人灿烂快乐。但当他们一个人的时候,却有着突然收敛的笑容和心中刹那的隐痛。患者往往会把自己真正的情绪隐藏起来,只向人们展示自己阳光的一面,长期得不到宣泄的负面情绪累积下来,往往会形成巨大的压力,自杀概率极高。

  或许张一得也曾想过拒绝父亲的安排与计划,但一句都是为了你好,让小小年纪的他无法抗拒。表面上阳光开朗的大男孩,内心承载太多压抑与痛苦。背负着沉重的父爱,过着自己不能掌控的人生,寻找不到人生出口的他,选择在20岁的一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老得以父爱的名义,将儿子培养成自己理想中的孩子,懂事、聪颖、成绩优异,而他却忘记了,孩子并不是工具,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独立个体。一味的将自己的思想灌输在孩子身上,得到的或许只是没有灵魂的成绩,没有自我的孩子。

  04、别让鸡娃毁了孩子

  “我未来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这是电影《你好,李焕英》中的一段经典对话,引发无数人泪目。

  曾经简单纯朴的亲子关系,不知何时起变了味道。

  当鸡娃成为家长必修课,当教育逐渐内卷化,当家长被焦虑情绪笼罩,或许我们也应该重新思考如何构建健康的亲子关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是《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天下之大爱就是父母爱子女的那种爱,父母会为子女的长远考虑,把孩子的未来都考虑好。

  鸡娃看似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但也仅是为了未来的成功着想,并非为了孩子长久的幸福着想。因为真正的爱里,一定蕴含着爱护、尊重、责任和理解。

  一个健康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一个健全的躯体,心理健康对于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如果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支配过多,会让孩子变得脆弱敏感,强烈的压抑会使孩子产生人格上的扭曲。焦虑、崩溃、抑郁如同“鸡娃”衍生出来的附属品,附着在孩子身上,影响孩子的一生。

  新课改教育观一直强调,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不依附于任何人的独立存在,每个孩子都具有差异性,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喜欢玩具的孩子,未来可能会成为潮玩设计师;喜欢动漫的孩子,未来可能是一名优秀的创作者;喜欢打游戏的孩子,未来可能是一名出色的电竞选手。所以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或许才是家长更应该去做的事情。

  别让攀比成为枷锁,别让爱成为负担。相比起成功,健康快乐的童年、温馨美好的家庭、幸福美满的人生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